实至名归!“武汉楷模”10人上榜

2021-10-11 18:26
来源:长江日报

10月10日

武汉市委宣传部发布

2021年第三季度“武汉楷模”榜单

10人上榜

楷模事迹

1

李凌超:超越自我逐梦蓝天的“特级女飞行员”

李凌超,女,中共党员,空军上校军衔,特级飞行员,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副参谋长。

自飞行伊始,她便严肃对待每架次飞行,周密筹划每一项战训任务。经过不断钻研航理知识和飞行技术,已飞行过数种机型,累计飞行4200余小时。入伍以来出色完成抗雨雪冰冻灾害、汶川抗震救灾、亚运会消云减雨、“东方之星”沉船搜救、援外抗疫物资运输等重大任务。

近年来,李凌超参与运-20改装,面对飞机先进的设计、全新的设备,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担当积极请战参与改装,转变已形成多年的飞行习惯,主动适应飞机,刻苦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种子”孵化作用,参与编写规范标准程序,身体力行辐射带动人才培养。

她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其先进事迹多次被《中国妇女报》《解放军报》《空军报》等军地媒体报道。(推荐单位:江汉区委宣传部)

2

杜丽华:15年如一日化解信访积案的“女检察官”

杜丽华,女,中共党员,四级高级检察官,硚口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

她从检32年,在控告申诉检察岗位干了15年。15年如一日,她用耐心与智慧、奉献与担当,为信访群众排忧解难,近五年,办理了全国人大、最高检交办、省委巡视组督办件1件,全省“千案化解”案件3件,全市“化积案、解民忧、促和谐”专项行动案件34件,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公益律师、社区代表召开听证会10次,为61名困难信访人申请司法救助金80余万元,不断提升信访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针对信访人心结难以打开、信访矛盾较复杂的特点,杜丽华积极创新,总结出“一转二访三机制”的信访工作方法,该工作方法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法治中国》栏目报道。

群众信访无小事,事事连着家事、国事,事事系着民心、党心,杜丽华守好控申这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窗口,架好人民群众与检察机关之间的“连心桥”。(推荐单位:硚口区委宣传部)


3

杨连贵:守护最美夕阳红的福利院长

杨连贵,男,中共党员,汉阳区社会福利院支部书记、院长。

杨连贵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位民政好干部。2003年转业到地方工作,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多次承担急难险重民政事务,精心钻研民政业务,跑遍汉阳辖区的大街小巷,把党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

2013年组织上调任他到汉阳区社会福利院任院长,面对新院落成,一切从头开始,他没日没夜挑战身体极限,几个月下来瘦了10多斤,经过几年奋战,跻身全国五级养老机构。他尊老爱幼,无怨无悔为福利院的老人们撑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他奉行的孝道,展示的爱心,是百善之首,是人性之基。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视死如归,主动带领200多名职工坚守100多个日日夜夜,用生命守护生命,护佑500多名老人周全,创造了养老机构抗疫奇迹,受到民政部领导高度肯定。(推荐单位:汉阳区委宣传部)


4

王家妹:扎根疏捞一线30年的“巾帼英雄”

王家妹,女,青山区水务和湖泊局排水队社区疏捞班班长。

她被群众誉为基层“疏捞巾帼”。1986年,刚刚参加工作的王家妹被分到排水疏捞岗,负责城市干道疏捞;2004年,青山区水务局排水队成立社区疏捞班,由于工作出色,王家妹被推选为班长。这是一个新组建的班组,工作量大、难度高,每天面对的都是粪便、垃圾等污物,但是她从不叫苦、不叫累,一干就是30多年。

社区疏捞班职责任务是对社区排水管网进行日常疏通维护,还要处理居民应急投诉。有时,居民求助一起接着一起,她连饭都来不及吃,常常忙到半夜。由于长久扎根在社区为居民服务,很多社区领导和居民都把她当做了自家的亲人,多次送来感谢信和锦旗,表示真诚的谢意。

她说:“一个女孩子做这份工作很多人都不理解,但得到了居民们的认可,能为居民们做事,我觉得这份工作很有价值。”(推荐单位:青山区委宣传部)


5

缪向水:做强“中国芯”的“长江学者”

缪向水,男,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院长。

作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微电子技术专家组专家、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他长期工作在高校科研和教学一线,从事三维相变存储器、存算一体化忆阻器等先进存储器芯片的研究和开发,主持国家研究项目20余项。2018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忆阻器专著《忆阻器导论》,2019年团队93项三维相变存储器芯片专利许可给长江存储公司并合作开发芯片产品,并与行业龙头企业华为公司、新思科技公司、长江存储公司等合作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推动存储器芯片技术的成果转化以及未来引领技术的探索。

今年8月19日,他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刊发。截至目前,他已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30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新加坡国家技术奖1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推荐单位:洪山区委宣传部)


6

李长安:致力于长江流域保护的“山水教授”

李长安,男,民进会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工作的40余年里,他躬身教学科研一线,被称为“山水教授”,40余年钟情环境保护,调研武汉市500余座山体、100多个相伴湖泊,年逾六旬仍活跃野外教学勘察一线,13年间10余次向全国省市两会提交湖泊和山体保护提案,系统阐释武汉江湖地理环境演化与城市发展变迁机理,倡导设立“长江日”,推动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武汉等。

他积极参政议政,任职期间提出的提案、建议和咨询报告达140余份,16份获得省级及以上领导批示。他执着热切关注武汉发展和民生民计,较早提出“中三角”概念,曾连续5年建议城市交通问题,连续6年建议发展湖北珠宝经济,连续10年建议打造中部经济“中三角”,呼吁“农村食品安全不应成为被遗忘角落”“城市公共汽车站名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权力清单,推进治庸风暴、城管革命”等。(推荐单位:洪山区委宣传部)


7

段凯:临危受命科研攻关的“疫苗研发尖兵”

段凯,男,中共党员,副研究员,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他执着在科研一线20余载,将全部心血投身于传染病预防事业。他积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省市重点攻关计划等20余项,自担任公司总经理以来,成功上市肠道病毒71型疫苗、四价流感裂解疫苗和新冠病毒灭活疫苗3个新产品,为保障民众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他作为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制”、“2019-nCoV感染恢复期患者特异性血浆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研制”两个重点攻关项目负责人之一,主导推动康复者血浆疗法,因疗效显著被推广至全国,成为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压舱石”,为降低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做出突出贡献;与此同时,他带领科研团队夜以继日仅用98天研制出全球首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推荐单位:江夏区委宣传部)


8

黄发芝:深藏功名70年的“抗美援朝老兵”

黄发芝,男,中共党员,东西湖区辛安渡街东风大队村民。

身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赴朝参加战役,他和战友挖战壕、铺枕木,右手被枕木砸中、无名指骨折时,简单包扎后仍然带伤巩固工事,被授予三等功。

战后回国时,他响应国家号召回乡务农,举家迁入东西湖区辛安渡街,被选为生产队长。从拿工资到挣工分,黄发芝从没有过抱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当战士时一心杀敌,当农民时尽心务农。抗美援朝过大江,立功负伤保家乡,黄发芝老人的一生书写了关于敬业、奉献的壮丽篇章,也是对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生动诠释。老人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是共产党收留了我,成为一名党员我一辈子不后悔”。

现如今,黄发芝老人依旧在大队发光发热,大队每月支部主题党日老人都按时参加,自己准备材料为党员们讲党课,教育党员们要冲锋在前,切实为人民服务。(推荐单位:东西湖区委宣传部)


9

郑铭:27年扎根农村坚持家访的“乡村教师”

郑铭,女,中共党员,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罗汉中学教师。

她心怀大爱与智慧,27年扎根农村教育几乎没有离开过班主任工作岗位,扎根老区沃土,奉献农村教育。作为一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她心怀大爱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关注“留守生”“问题生”,有序开展对生活困难学生的资助和帮扶,先后与600多名留守孩子结下不解之缘。

她是每一届学生的“郑妈妈”,是学生心中最温暖的依赖。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郑铭就要求自己,每个学生都要家访到。每年都会拿出上千元资助学生,到如今,她已经陆陆续续资助了20余位贫困学生,总额约3万元。

她想用教育的力量让代代年轻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她办过乒乓球、象棋比赛,带着学生去博物馆、科技馆研学,让青春少年在丰富的活动中健康成长,带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鼓励他们把握现在,不惧未来。(推荐单位:黄陂区委宣传部)


10

罗高峰:跑出航天速度的“金牌店小二”

罗高峰,男,中共党员,新洲区中小企业和科技成果发展促进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

在26年的服务中小企业工作生涯中,他组织全区中小企业开展各类创业培训158期,参训人员达9800余人次;协调帮助企业融资100亿余元,支持300多家企业完成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人才交流2000余人次,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80余项。

2015年,作为首批参加航天产业基地建设的工作人员,罗高峰积极响应组织号召。2016年,为争取国家发改委对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批复,他为信息反馈、资料报送等工作成为“空中飞客”。航天基地成功批复后,他又转入到火热的招商引资活动中,南下北上十余省市,行程几万里,实现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102亿元;签订框架协议50余个,意向投资过千亿元;实现建成投产项目4个,产值超过百亿元。

他真心服务项目建设,手机开启24小时工作模式,工作开启全年无休模式,真正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乐于当好“店小二”。(推荐单位:新洲区委宣传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先进事迹可学可做、先进精神可追可及的良好社会风尚,市委宣传部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常态化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广泛发掘先进典型,开展了第三季度“武汉楷模”评选工作,为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评选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由各区、市直单位申报、初评,经媒体记者、群众代表、道德模范代表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审、投票等环节,最终产生第三季度“武汉楷模”。

根据评审意见,超越自我逐梦蓝天的特级女飞行员李凌超、15年如一日化解信访积案的女检察官杜丽华、守护最美夕阳红的福利院院长杨连贵、扎根排水疏捞一线35年的“巾帼英雄”王家妹、放弃国外高薪做强“中国芯”的长江学者缪向水、致力于长江流域保护的“山水教授”李长安、临危受命显科研本色的疫苗研发人员段凯、深藏功名70年的抗美援朝老兵黄发芝、每年家访百余次的乡村教师郑铭、跑出“航天速度” 的“金牌店小二”罗高峰等10名个人获评2021年第三季度“武汉楷模”。

“武汉楷模”评选由市委宣传部组织实施,定期对各区、各方面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评选,按季度发布上榜人物,年底评选出“武汉楷模” 年度人物。全市不断创新典型宣传方式,加强改进典型宣传,评选出一批行业系统领军人物和武汉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先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全市上下学先进、当先进、做楷模。

据了解,今年以来,桂小妹、许文志等10人入选2021年“中国好人”榜单。刘涵清、胡永鹏等10人入选省委宣传部“荆楚楷模”。张定宇、汪勇入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感动中国”活动推出18年来,武汉总共走出了“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平民英雄”方俊明、“英雄潜水员”官东等16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获奖人数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