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委省政府表彰 20名湖北杰出人才揭晓

2021-12-01 14:01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婷 通讯员 沈仁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地激发广大人才的爱国情怀、奋斗精神和创造活力,省委、省政府开展了首届“湖北省杰出人才奖”评选表彰活动。


20位受表彰的首届“湖北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中,有科学家、史学家,也有艺术家、企业家……


他们跟随国家发展的步伐,在“冷板凳”上钻研着“热课题”,攀登着一座座科技高峰,攻克着一个个“不可能”;


他们运用高新技术成果,引领企业走在国内同行业发展前列,创造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他们担起“人才立国、科技强国、产业兴国”的历史使命,以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勇担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在各自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是新时代湖北最闪耀的“星”,是我们最值得追的星!



守望中华文化灿烂星空

冯天瑜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冯天瑜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及湖北地方史研究。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钻研,以学术为生命的执着探求,成就了这位卓越的文化史学家。他提出“中华元典精神”,对中国历史研究作出重大贡献。即使近年来疾病缠身,他依然笔耕不辍,只为守望中华文化的灿烂星空。荣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荆楚社科名家”。获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汤用彤学术奖、省政府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誉满四海的国粹传承者

朱世慧 湖北省京剧院原院长


朱世慧被誉为“当今中国京剧第一名丑”,荣获梅兰芳金奖、二度“梅花奖”、文华表演奖、白玉兰奖、京剧节特别荣誉表演奖等。在舞台上,他是《徐九经升官记》里刚正不阿、为民做主的好清官,是《膏药章》中质朴善良、有正义感的膏药章,是《法门众生相》里欺上瞒下、贪婪无比的太监贾桂……朱世慧不仅打破了京剧舞台上“丑角只能当配角”的固定模式,更以丑角两度摘得“梅花奖”。如今已经75岁的他,依然在京剧艺术传承上不遗余力。



探索地球的奥秘

孙和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孙和平是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首席,基金委杰青,2007年当选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会士。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以及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探索地球的奥秘,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从来都是国际性的课题更是难题。孙和平多年来孜孜以求,在探索认知地球的微小形变、圈层相互作用机理及地球动力学特征方面走出坚实步伐,为我国精密测绘、全球大尺度地球动力学和空间技术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背景材料。



从山乡带出中国500强企业

李国璋 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国璋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自2000年担任兴发集团董事长以来,他把兴发集团作为践行长江大保护的试验田,全面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实现了企业本质清洁生产新业态;同时依托技术创新引领驱动,大力开发微电子、有机硅新材料等高端产业技术,推进兴发集团产业结构迈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实现了从县域小企到中国500强企业的蜕变,迈出了跨越式发展步伐。



在太空点亮中国“慧眼”

李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李德仁是中国当代地球空间信息学的领军人物、3S集成创新的开拓者、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的战略科学家。作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体系的开创者,李德仁被誉为中国“地球空间信息学之父”。他发明“李德仁方法”,创建了“误差可区分性理论”;他桃李满天下,培养了200多名博士,其中不乏院士、“杰青”和“长江学者”。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为表彰他在摄影测量领域的杰出贡献,先后授予其“名誉会员”(最高荣誉)和“布洛克”金奖(最高奖)。



给塑料注射成形装上“大脑”

李德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


李德群长期从事塑料注射成形模拟和智能型塑料注射机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取得的创新成果用于国防、汽车、电子等高端产品制造中。开发出三维塑料注射成形过程模拟商品化软件,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表面模型的提出,到模拟软件的开发,再到智能装备的制造,李德群为我国塑料成形加工学科和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3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拥有164项国家专利带领东贝走向全球

杨百昌 湖北东贝机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杨百昌拥有164项国家专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全国轻工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择优资助人选和湖北省经济年度十大风云人物,2021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大国工匠”称号。他带领东贝集团,通过抢抓机遇、引育人才、科学管理,逐步摆脱困境,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公司主导产品电冰箱压缩机自2005年以来,连续16年单一品牌产销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单品牌连续3年产销量全球第一。



勇探地下空间的“能源卫士”

杨春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杨春和长期从事盐岩水溶开采与油气地下储备工程技术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工作,是我国盐岩力学与盐岩地下油气储备工程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出版专著6部,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4项,参编行业规范4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技术奖。30多年来,杨春和从零起步,盐穴储气库在他手里生根发芽,开遍整个中国,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巨大贡献,被称为“能源卫士”。



“工人院士”的创新创效之路

张义铁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中国石化采油工技能大师”


张义铁获得过“中华技能大奖”,在行业里俗称“工人院士”,是采油工和集输工双料高级技师。创造性编写完成62万字的《江汉油田大采油岗位标准化操作手册》;牵头完成页岩气采气工初级工、中级工操作手册和题库开发,填补了国内该工种的空白。他完成技术创新成果115项,获得国家专利42项,累计为企业降本增效7000多万元。以其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近年来,先后夺得中国石化职业技能竞赛金奖,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水电能源理论的开拓者

张勇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文华学院名誉校长


作为中国水电能源理论的开拓者,张勇传创造出多个“中国第一”。他主持和负责的“柘溪水电站优化调度”,使柘溪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优化调度大中型电站。他率先提出的凸动态规划和水调对策论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他建立了调度面变分求解模型以及传递相关判别准则,回避了库群优化的“维灾”难题。他首次提出的隐随机决策模式、洪水分型和分型归纳演绎预报模式,为该领域研究开拓了新的途径。60多年来,他坚守科研和教学工作一线,为我国水利水电领域培养了大批人才。



在“刀尖”上为生命“起舞”

陈孝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脏外科主任


陈孝平从医40余载,施行过各类手术一万多例。以一颗医者仁心在科学领域不懈耕耘,掌握了肝胆胰外科领域的多项核心技术,推动了该领域的巨大发展,为无数病人带去希望和福音。他先后被评为全国教学名师(2006),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8),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1)、全国医德标兵(2013)、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2019年8月,被评为“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0年5月,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养殖户的“守护神”

陈焕春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原副校长


30多年来,陈焕春致力于动物疫病防控与畜牧业生产的研究,研制的灭活疫苗和基因缺失疫苗,有效地控制了猪疫病在我国的暴发与流行。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6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华农业英才奖、“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等多个奖项。多年来,他奔波于广阔的农村一线,用生物科技为养殖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德若赤子的双重革命者

周韶华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


周韶华是中国气势派山水画的开派人,与吴冠中被学术界并称为“南周北吴”。

他1941年参加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中荣立一等功。1950年毕业于中原大学美术系,此后一直工作和生活在湖北。他1982年创作的《黄河魂》是第一幅被认为向现代转型的水墨画作品,引发了中国水墨画创新浪潮。他多年致力于中国画理论与创作革新的探索与研究,是中国画气势派的开宗创派者与理论建树者,曾在世界各地举办80余次个人画展,影响广泛而深远。



情系江河四十载力铸“大国重器”

钮新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钮新强主持或参与主持三峡、南水北调中线、乌东德、滇中引水、引江补汉等国家重大工程设计20余项,主持国家与省部级重大科研百余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9项,参与主持的三峡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直在一线致力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科研工作,在高坝通航、大型水工结构、长距离调水等领域造诣深厚,为国家和湖北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及新时期长江治理与保护作出突出贡献。



万物互联纤感世界

姜德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姜德生在光纤传感技术领域耕耘40余年,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近百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他带领团队建成了我国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并成功应用于秦岭终南山隧道、港珠澳大桥、乌东德水电枢纽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工程,显著提升了我国光纤传感技术工程化应用的水平和能力。他还创建并培育了我国第一家光纤传感领域主板上市公司。



船舶设计大师

徐青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科技委主任、国家重点型号工程总设计师


徐青荣誉等身:荣立国防工业型号研制个人一等功2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15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6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他是我国水面战斗舰艇设计领军人物之一,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重点型号的研制。作为总设计师,他主导构建了水面舰艇隐身设计和抗冲击技术体系,他提出的集成优化设计方法已在舰船研制中普遍应用。



破译岩层密码

殷鸿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校长


殷鸿福创导地球生物学新方向,推动古生物学与地质学全面结合,提出地质演化突变观。发表我国第一部生态地层学专著;首次提出国际二叠—三叠系界线新定义,使古、中生界界线的全球层型(“金钉子”)得以设在中国。60多年以来,他先后倡导和开创了古生物地理学等一系列分支学科,提出了中国的地球生物学学科体系和发展战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中国古生物学会尹赞勋奖、中国地质学会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打造“中国红外芯”

黄立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年来,黄立始终坚守如一,聚焦实业、主业,将高德红外公司打造成覆盖底层红外核心器件至顶层完整光电系统的全产业链研制基地。面对西方对于红外探测器芯片的封锁,黄立将全部积蓄和青春投入到红外热成像“高、精、尖”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中,20年如一日,终于打造出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中国红外芯”,实现完全自主可控。他先后被授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民营经济先进个人”等称号。



让“快舟”引领商业航天

梁纪秋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型号总设计师


2013年9月,由梁纪秋担任总设计师研制的快舟小型固体运载火箭,顺利实现了我国首次采用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快速发射卫星的突破,也使得我国具备了卫星的快速发射和空间部署、及时获取灾害情况信息的能力,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和组织抗灾救灾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中国航天基金会国防科技重大突破专项一等奖1项,两次被表彰为全国劳动模范。



贡献世界核聚变领域“中国方案”

潘垣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名誉院长


潘垣是磁约束聚变技术、高功率脉冲电源技术专家,国际热核试验反应堆ITER中国专家委员会科学顾问、国家重大专项〈惯约〉专家委员会委员。他是中国最早从事核聚变研究的主要成员之一,中国核聚变电磁工程和大型脉冲电源技术的主要开拓者。负责研制“小龙Ⅱ”和“凌云”核聚变等离子体实验研究装置;参与主持“中国环流器一号”的研制建造,解决了许多重大技术难题。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

本版图片由省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