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朋友圈里,这些武汉元素火了
2021年,外媒眼中的武汉
到底是什么样子?
海外朋友圈里
哪些武汉元素火了?
12月28日、29日
《参考消息》连续两天聚焦武汉
分别刊发了
《2021,外媒眼中的武汉》
《海外朋友圈里的武汉:满城的烟火,与现代都市交织》
两个整版
解读这一年惊艳世界的武汉元素
《参考消息》聚焦武汉。
经济
“中国经济加速的镜子”
武汉的经济备受外媒关注。
据《参考消息》报道,西班牙《世界报》记者曾疫后重登黄鹤楼,介绍武汉疫后重振的诸多措施,如旅游景点几乎都是免费或半价,向中小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减免企业需缴纳的社保费用,实施了减免税收、租金和水电费等,率先发动经济引擎,实现经济复苏。
《世界报》认为,武汉是“中国经济加速的镜子”。
《华尔街日报》举例,在武汉市政府举办的一次投资会上,一家跨国企业称,未来5年将在武汉投资30亿元人民币。《纽约时报》还以“重焕活力”为题,这样描述疫后武汉的经济,“一家武汉当地风味餐馆几乎座无虚席,只有门口的一张桌子空着。相亲市场又恢复了生机,焦虑的父母们交换未婚成年子女的信息。在武汉欢乐谷主题公园,过山车上挤满了游客”。
樱花
吸引全球200多万粉丝打卡武汉
阳春三月,武汉东湖樱园的樱花正开得绚烂。“相约春天赏樱花,我在武汉东湖等你”,武汉向全球人民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大家来赴樱花之约。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一大批海外网友纷纷云上赏樱。
武汉大学的樱花盛景。记者任勇 摄
《参考消息》称,樱花吸引了全球200多万粉丝打卡武汉。以武汉樱花为主题的帖文和互动活动,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引发了境外粉丝们的热烈反响和互动。
《参考消息》报道,在Google上以“Wuhan cherry blossom”(武汉樱花)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出现近70万条相关信息。
生态
生物多样性受关注
《参考消息》称,在脸书平台上,武汉的江豚、候鸟、小狐狸等生态符号不断刷新网友对武汉的认识。生物多样性大会在云南开幕期间,脸书平台发布的憨态可掬的江豚帖文,阅读量超过20万。
“发现武汉”海外账号长江江豚帖文截图。
《参考消息》还指出,《卫报》盘点了10个全球有利于自然的城市项目,这些项目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突出的创新。武汉“海绵城市”入选。
美食
英国网红小哥在武汉找到了人间美味
《参考消息》盘点了海外朋友圈,探查出那些最受关注的武汉元素:美食,以及与此关联的好看又好玩的城市生活。
2021年4月,司徒建国在武汉楚河汉街。来自“司徒建国秀”武汉系列短片
英国网红小哥司徒建国成为《参考消息》关注的对象。他通过账号“司徒建国秀”发布的武汉系列短视频走红网络,微博话题#英国小哥带你走进春天里的武汉#被240万网友围观。在《睡前千万别点开!英国小哥在武汉找到了人间美味!》中,清早在粮道街买个油饼包烧麦,在路边小店吃碗热干面;傍晚去万松园排队吃份阿宝煎包,消夜吃个烧烤……司徒建国在短片中感慨:“特别喜欢这种文化,特别热闹的气氛。”
报道称,武汉的热干面、小龙虾、豆皮、糯米包油条、生煎包、水饺、酥饺、火土肝、河粉、烤凤爪火爆了外国人的朋友圈。
地标
频频得到世界关注
将武汉元素与西方艺术巧妙融合,这件事令英国艺术家芥末丝十分着迷。他把长江大桥、江汉关、武汉大学、汉口火车站、汉口水塔等武汉的老地标、建筑做成丝网版画,在武汉与成都展出。他说:“武汉就是我天然的创作素材库。”
《美国国家地理》合作摄影师、荷赛奖终审评委等国际摄影大师则聚焦东湖,将东湖之美传递给世界。
武汉地标建筑光谷“马蹄莲”。孙泓 摄
2021年,武汉的地标屡次在国际上引发共鸣,《参考消息》列举了诸多外国人与武汉地标的美妙故事。报道称,“长江大桥、江汉关、昙华林、光谷‘马蹄莲’……随着武汉在国际舞台上的绽放,一系列代表着武汉的地标频频得到世界关注”。
生活
在汉外国人成为武汉的海外“代言人”
《参考消息》注意到,武汉日常生活的一幕幕被境外媒体捕捉,法新社、俄新社、美联社指出武汉如今在中国已被称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
不仅如此,不少外国友人还成为武汉的海外“代言人”。在汉外籍友人体验厨师、采茶师、社区工作者和“知音号”船长等职业,分享到自己的海外社交账号上,收获“亲友团”如潮好评;在汉比利时人David在社区医院打国产疫苗;华科留学生曲明河为家人代购了华为手机;巴基斯坦的留学生木德则力挺中国品牌……
推特网友Hilali Kizwi说:“我始终支持武汉。我在武汉生活了快10年。武汉就像我的家一样。美丽的武汉,热干面,还有武汉大学里的樱花,一直留在我心里,是我对武汉的美好回忆,这座城市曾是我的家。”
采写:记者黄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