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上这段惊艳的舞蹈里有来自武汉的教师
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

《冬残奥圆舞曲》是本届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唯一正式文艺表演。现场共有13名手语老师为听障演员提供表演指导,其中两位正是来自武汉市第一聋校的杨杉和武汉市第二聋校的李桢。他们今年一月就前往北京,参加冬残奥会开幕式的封闭排练。从早上9点排练到晚上10点是他们的常态,2月20日进入鸟巢进行实地排练后,更是经常排练到凌晨四、五点钟。

武汉市第二聋校教师 李桢:我们主要承担舞蹈的编排、指导,以及现场的手语翻译和演出现场的手语指挥的任务。

武汉市第一聋校教师 杨杉:手语老师相当于是听障演员的节拍器,需要把每一拍的节奏精准地传递给演员们。《冬残奥圆舞曲》这个节目都是在弱拍起,比如一嗒嗒,它是在弱拍嗒的时候起,所以在练习的时候,要花很多的时间进行节奏方面的练习。

表演中,90名演员身着雪白的服装,跟随音乐幻化成一朵朵美丽的雪花。演员们需要全程躺在带有轮子的旋转椅上完成舞蹈动作,演绎出雪花的轻盈姿态。

为了达到人椅合一的境地,排练中,手语老师投入全部精力,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调动听障演员们的情绪和动作,快速进入角色,展现残疾人对“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不懈的努力,辛勤的汗水,都化作了成功的喜悦。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的惊艳一舞,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也成为两位老师今生最难忘的瞬间。
武汉市第一聋校教师 杨杉:演出中有我的一个学生,能跟学生在冬残奥会的舞台上一起演出,我也感到小小的骄傲。
武汉市第二聋校教师 李桢: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筹备、高强度的训练和编排,最后精彩绽放,心情非常非常激动。无法用语言去形容,结束的时候,我们只能用欢呼来表达那种激动的心情。

开幕式演出任务一结束,杨杉和李桢无缝衔接进入闭幕式演出的紧张排练中。他们期待着和整个演出团队,呈现一场秉持残健融合理念的完美闭幕式演出。
武汉市第一聋校教师 杨杉:参加这次冬残奥会见识了很多非常优秀的残疾朋友,他们身残志坚、乐观开朗的精神时刻感染着我。我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有梦想的听障学生,让他们走向更大的舞台,实现人生的梦想。
武汉市第二聋校教师 李桢:这次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残健共荣的思想。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认真、包容,和残疾的孩子们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