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张”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 武汉展现超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典范
刚刚落幕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为当前及未来的全球湿地保护修复指引方向,提出了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中国主张。这场成果斐然的盛会,不仅为保护湿地全球行动注入了新的动力,也充分展现了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千万人口的国际湿地城市——武汉的独特魅力。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胡九思 摄)
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中国武汉和瑞士日内瓦两地同时开幕。142个缔约方和有关国际组织的1100名代表济济一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视频出席并致辞,引发了会场内外强烈反响。
白琵鹭
法国驻汉领事馆总领事胡建谊说:“习近平主席的致辞,展示了中国在湿地保护方面的历史性成就。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样一个‘天人合一’的思想,越来越得到包括法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认可。”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张斌 摄)
《湿地公约》缔结于1971年,是全球第一部政府间多边环境公约,致力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合理利用。中国政府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成为第67个缔约方,至今积极履约已30年。
东方白鹳和鹭群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张明祥感触颇深:“我们的保护意识大幅度提升,湿地的法律制度体系建立起来了,有《湿地保护法》,有28个省的湿地保护条例等,从上到下,有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有法可依,《湿地保护法》也是引领了全球湿地保护的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设。”
大红鹳
国家地理学会(美国)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郝克明表示:“中国现在对自然保护的承诺是很郑重的,也得到了世界的肯定。中国愿意主持这次会议,这也是中国对自然保护的公开的对全世界的一个承诺。”
东湖日出(张超 摄)
在湿地保护上,中国行动、中国方案、中国成就,在本届大会上受到关注。全世界目前认证的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中国占据了13席,是全球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而武汉,在这43个城市中唯一一个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向世界展示了超大城市也可以实现人与湿地和谐共生的示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司副司长鲍达明点赞武汉:“湿地是根植于武汉人的血脉之中,我可以想象湿地是武汉的生态之基。如果是没有湿地的话,武汉这个城市名片,我感觉是无法想象的。《湿地公约》的缔约方大会选择在武汉举办,也是基于武汉在湿地保护管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次大会是《湿地公约》成立以来举办过的最复杂的一次大会,而且我敢肯定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一次大会。”
天兴洲(朱维江 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武汉,这座新晋国际湿地城市,将以此次大会为新的起点,继续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进一步守护好、利用好武汉的绿水青山,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
罗纹鸭群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城乡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王香春建议:“怎么来高质量推动湿地的保护,怎么来真正让湿地与人和谐共生?对于武汉来说,接下来要做好的工作就是需要系统观,有一个统筹,不能就湿地的保护说湿地保护的事,而是要全面地统筹。另外要有一种发展观,就是不只是看到今天,还应该看到明天,不应该只看到当代,而且也要看到未来。”
鹬浪翻滚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局长蔡松表示:“我们坚定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样一个理念,也是下一步武汉市发展的指导思想,也促使更多的市民参与到湿地保护,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