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领导一句话,他照顾盲人工友37年
37年前
厂领导对熊昌金的一句嘱托
让熊昌金牵起了
盲人工友熊光林的手
从风华正茂走到白发苍苍
从在职走到退休
熊昌金一直义务照顾着
盲人兄弟熊光林
3月4日一早,家住武昌区白沙洲街八铺社区的71岁熊昌金,就来到65岁的盲人工友熊光林家中。他熟练地打开灯,顺手将过道中间的凳子挪到墙边,让熊光林走动更方便。
打开冰箱检查菜的储备,随后又走向厨房,熊昌金发现灶台前地面上的坑越来越大,立马掏出手机给社区网格员打电话反映情况,得到对方回复“尽快帮忙修补”后才放心。
这样细致照顾熊光林的日常,熊昌金已经坚持了37年。
71岁的熊昌金帮助65岁的熊光林检修家里松动的电源插座。
部队转业进入机械厂
他主动牵起盲人工友的手
今年71岁的熊昌金和65岁的熊光林,都是武汉重光机械厂的退休工人。1986年熊昌金从部队转业进厂,从事电工工作。他发现,这家企业600多职工中,有200多名是残疾人,其中盲人占多数。
作为党员的他,内心有一种责任感,要尽量关心照顾这些残疾人。一来二去熊昌金和熊光林熟悉起来。视力残疾的熊光林在厂里负责简单的机械操作,上下班时,熊昌金总会主动去牵着熊光林:“我牵着你走,你就不会摔倒。”
熊昌金(左)坚持做盲人邻居熊光林(右)的“眼睛”和“拐杖”,让他的路走得顺畅平坦。
牢记厂领导的嘱托
他与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比邻而居
时间长了,厂领导知道了这件事,就嘱咐熊昌金:“你身体好,又当过兵,平时要多关照熊光林。”熊昌金承诺:“我一定会尽全力帮助他。”他对熊光林说:“我们都姓熊,你就把我当大哥。”从此,这两个人就成了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
1997年,熊昌金和熊光林先后住进了武昌八铺街的安置房,熊光林特地选了一间离熊昌金家不到10米的房子。熊光林的妻子也是盲人,熊昌金则是独居。

熊昌金(左)又拎着蔬菜去看望盲人邻居熊光林。
有事只用说一遍
他把存折放心交给“大哥”
说起“大哥”熊昌金,熊光林很激动:“没有他,我都不敢想象自己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家里换门窗、买冰箱、安空调、换煤气、买药等,几乎都是‘大哥’帮忙张罗。很多事只说一遍,‘大哥’就会把这事记在心上,只要有时间,马上就会帮我解决。”
熊光林将自己的存折密码也告诉了“大哥”,要用钱时就请“大哥”代取,“我虽然不知道他的样子,但我知道他是个好人,遇到他是我这一生最大的福气。”每每说起这些,熊昌金总是笑着摆摆手:“不值一提。”

熊昌金(左)引着熊光林(右)到附近的长江边春游、晒太阳,感受春天的气息。熊昌金指着远处的杨泗港大桥告诉记者:他曾带领熊光林在桥上来回步行过。

熊昌金(左)和熊光林(右)在附近的长江边晒太阳聊天,感受春天的气息。
不论冬夏寒暑
他的“红马甲”是街坊熟悉的身影
“熊师傅是我们社区志愿者里最活跃的人之一。平时帮街坊做了不少好事。”八铺街社区书记甘慧君说,楼道有安全隐患,巷口有垃圾杂物,熊昌金会立刻在群里反映;哪位邻居家里灯坏了,门锁坏了,熊昌金主动帮忙维修;公共电路出了故障,下水道渍水了,熊昌金赶在社区人员前面就解决了。“他是实实在在做好事的好人。”
党员志愿者熊昌金(左)在与社区书记甘慧君商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