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件事,他骑车跑遍全区所有村
新洲区现有老年人21.3万人,
“就地就近养老”
一直是该区养老探索的
首选模式和目标。
农村养老怎么破局?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
新洲区民政局
养老服务和慈善事业促进科
科长王寿元
跑遍全区各个村,
让老年人就地就近养老。
王寿元(左)在新洲区夕阳红养老院调研,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记者刘斌 摄
推动区社会福利院“公建民营”
2012年底,
区级养老机构
新洲区社会福利院大楼建成。
当时,
国家倡导福利院
以“公建民营”模式运营。
王寿元开座谈会、
问卷调查、搜集外地经验,
几易其稿,
起草了新洲区社会福利院改革方案。
新洲区社会福利院
进入全国第二批
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单位名单,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
注册“夕阳红养老院”
和“夕阳红老年病医院”,
实现养老与医疗融合发展。
夕阳红养老院集养老护理、
专业医疗、社工服务于一体,
实现了政府减负、企业盈利、
老人受益的“三赢”局面。
王寿元还起草了
农村福利院日常管理评分办法,
细化130项标准,
持续完善机构、居家与社区相协调、
医养与康养相结合的
养老服务体系。
夕阳红养老院公寓楼里
设两室一厅、一室一厅等房型,
护理楼设多人间、三人间、
双人间和单人间,
供自理、半自理
和全护理老人养老。
院内老年病医院
可提供门诊和住院医疗服务。
阅览室、书画室、健身房等
功能区一应俱全。
2017年,
夕阳红养老院
被评为“全市首批示范性养老机构”。
2020年,
夕阳红养老院被国家卫健委、
全国老龄委授予全国“敬老文明号”。
如今,
夕阳红养老院
住进近500名服务对象。
在这里住了两年的刘爷爷点赞:
“住得好、吃得好、
招呼得好,收费也不高。”
组织开展“十大孝星”评选
在王寿元和同事的推动下,
新洲区连续开展“十大孝星”评选,
在更多人心里
播下一粒粒敬老孝亲的种子。
新洲区汪集街道王龙村
村民邵桃荣
一家两代人接力照料
没有血缘关系的下乡知青黄礼和
40余年,
历经艰难困苦,
依然坚持不懈。
在新洲区传为美谈。
在王寿元和同事的持续推动下,
邵桃荣荣获
“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湖北省荆楚楷模”荣誉称号。
三店街村民黄福洲被评为
“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走访困难群众、发放爱心物资、
举办公益集市、
组织关爱“一老一小”活动……
在各传统节日,
王寿元同区慈善会一起
推动“五社联动”工作。
在他看来,
发展慈善事业
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将温暖尽可能传递到每个角落。
王寿元(左)在新洲区夕阳红养老院调研,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记者刘斌 摄
骑车跑遍全区各村(社区)做调研
目前,
多数老年人会选择
居家养老及社区养老。
新洲区连续12年
将养老设施建设纳入民生实事,
王寿元所在科室承担了这一重任。
王寿元到社区及村里,
把群众诉求
作为一手材料收集起来。
一个本子一支笔,
外加一辆电动自行车,
就是王寿元在区里
走访养老服务机构的装备。
同事无比钦佩:
“他为了做好工作,
把全区各村、各社区都跑了个遍。”
2023年,
全区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
提前达到100%。
2007年以来,
王寿元获嘉奖10次,
记三等功3次,
2021年获评“全市优秀共产党员”。
谈起荣誉与成绩,
王寿元说:
“我做的都是分内事。
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
- 上一篇:武汉正能量怎样成为大流量?现场揭秘
- 下一篇:错过末班车,武汉高中生坐上免费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