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师自费投入近百万买书,为了啥?
15年来
她自费投入近百万元
创办了藏书10万多册的
儿童公益图书馆
组建了公益阅读推广组织
“万卷童书”
不留一分钱建起一个馆
她耗尽积蓄、卖掉房产
搭建起一方阅读“殿堂”
她是全民阅读的代表、
仙桃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黄敏
荆楚楷模2023年度人物
“家门口”的儿童公益图书馆
仙桃市老城区解放街内一座不起眼的小楼内,各类书籍堆放得满满当当。
说起自己收藏的图书,黄敏如数家珍:“自然科学、科普类的比较受欢迎,文学、散文类也很多人看……”
“这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她最初买书是为了自己的大儿子。那时他刚上小学,阅读时总是存在着漏字、跳字或者加字的问题,认字与记忆字也都十分困难。
试过很多办法无果后,黄敏和丈夫发现,儿子会跟着小伙伴一起读书。于是,她开始研究童书、购买童书,还热情地邀请周围的孩子们来家里读书。
当时,国内童书市场初兴,许多孩子平时很难接触到这么多“好看”“好玩”的书,经常看得入了迷,久久不愿离开。
“很多孩子对阅读的喜爱,让我十分触动,更想做些什么。”黄敏注意到,孩子们坚持阅读后,不仅知识面得到了拓展,学习能力也有所提升。这愈加坚定了她推广儿童阅读的决心。
于是,黄敏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的“万卷”,腾出自家一楼,改建成了方便对外开放的万卷童书馆。
她的善举引发更多市民关心、关爱童书阅读。自发组建的志愿团队成员们,有的捐书、有的免费授课,还有的出力,整理摆放书籍。
2018年夏天,在仙桃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支持下,黄敏注册成立了万卷童书公益儿童阅读推广服务中心,仙桃市教育局为万卷童书提供了一处新的场地,正式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15年花费近百万投入公益阅读
黄敏和丈夫都是工薪阶层,但她买书的大手笔着实有些“惊人”——翻开她手机上的网购记录,2023年花去购书款近10万元。她粗略汇总15年来买书的花费,有近百万元。
为了省出更多的钱买新书,她和家人商量,除了必须的学费、生活费,家里的一分一厘全部投入到万卷童书馆。她和丈夫好几年都不买新衣服、新鞋子。
一双30块的凉拖鞋,她穿了3个夏天,鞋底都磨秃了还舍不得丢;一辆旧车,开了十几年,几乎就要报废,出远门只能找人借车……
为节省购书开支,她牢记各电商图书打折节点,上闹钟、“拼手速”,只为抢到更优惠的新书。
“在买书上大方了,过日子只能小气。”她笑得十分坦然。
为了保障阅读点常年开放,她又说服家人,卖掉了一套房子,用来充实购书资金、聘请专职管理员、开展公益阅读活动。
“让更多孩子遇见更好的人生”
“特殊的日子,我们一起慢慢度过,杨柳总会发芽,花儿总会开放,春天总会来。”
“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暖暖地照耀大地,布谷鸟已经叫了100次,却叫不出一个小孩子……”
这样灵动又充满希望的诗句,都来自黄敏的学生。
2020年疫情期间,黄敏坚持开设公益阅读写作网课,用阅读、诗歌陪伴孩子们,并鼓励大家写诗把所见所闻所思记录下来。
孩子们的诗句打动了南京知名图画书作家刘洵,帮助她们出版了这本《春天总会来的》,为这段特殊的日子留下纪念。
参与写作的32位孩子中,最小的年仅8岁,最大的14岁。
如今,这些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还有的怀抱着写作的热忱,渴望长大以后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
她的学生小许,家境困难。父亲在外打零工,妈妈没有工作,家里还有一个年幼的妹妹。有段时间,小许交上来的作文和阅读心得,字里行间都很悲观。
黄敏悄悄将作家徐鲁所著的《旷野上的星星》递给她,希望能够通过作者的善意和爱意鼓励她感受真实的美好。这本书,就像一束光照进了小许的人生。她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通过提交心得的方式,倾诉心声、交流体会。
黄敏还特意为她添置了一个“徐鲁”角,买回了他所有的著作。小许也更加努力地学习,如今已被武汉纺织大学录取。
黄敏的大儿子成功考取济南大学,同一批开始阅读的孩子们也考上了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
“读书改变命运,带着孩子们阅读,传播先进文化,让更多孩子遇见更好的人生。”
为儿童阅读公益推广人黄敏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