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飞: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推进数字文明建设

2023-03-03 17:45
来源:《中国网信》2022年第12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作为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


网络强国战略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网络强国建设事业筚路蓝缕,以深刻的技术变革推动了信息传播基础结构的革命,以高速的信息化发展带来社会信息流动和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


当今,以互联网、物联网和5G为契机,中国正经历着华丽蜕变,网络强国建设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深度贡献,日益丰富和完善着数字文明的思想内涵,强化和拓展着数字文明的实践外延,为建设与综合实力相匹配的国际传播能力贡献力量和智慧。


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


成熟、稳定和先进的信息传播同时包含硬件设施和理念,二者互相支撑、交错前行。先进的信息传播基础设施是数字文明的基础,先进的数字文明理念是信息传播基础结构发展的方向引领,二者共同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赋能。


20世纪以来,服务于当今信息传播生态的基础硬件呈现出研发和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更新频率越来越快、技术与产业和大众社会生活结合越来越密切的特征。但中国的信息传播硬件设施在20世纪基本上是从国外购买和引进的,自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基于5G和社交媒体的传播创新,中国开始不断融入世界互联网发展和建设事业,并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网信事业的发展,有力推动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大数据不仅是一场技术和产业革命,也将带来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是新的治理课题。从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到保障国家数据安全,打破信息壁垒、推动信息共享,再到利用大数据平台形成社会治理合力,用好大数据这个利器,将有力提升治理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水平,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


全球传播生态示意图


同时,全球传播生态的历史与现状、内涵与框架、软件与硬件,也对中国的网信事业影响深远。在全球传播生态示意图(见上图)中,飞机模型代表全球传播生态,左侧机翼罗列了信息传播基础结构建设的多维内涵,包括硬件基础设施、传播渠道、传播技术应用、传播平台、传媒和信息产业发展以及信息行业法律法规等基础性、前沿性等结构性构成;右侧机翼代表着基于上述信息传播基础结构与之相匹配的软件部分,也就是传播素养和理念理论,包括社会个体的传播素养培训、信息认知能力的提升、传播能力的加强、数据素养和数据能力的维护、信息辨别能力和新闻素养能力的培养、基于各种物理变量(如地区、年龄、性别、种族等)对于传播理念的调适和匹配等。


从理论上说,这些硬件和软件建设,都是在资本、政治、经济、军事、政策、历史、文化和特定语境下的全球性、稳定性配置,随着全球政治和经济、军事生态的变迁,全球传播生态的软件和硬件的适配也会随之调整。这就提示我们,网络强国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内部硬件和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息息相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数字文明内涵就在于将国际化视野纳入其中。


如何建设高度发达的信息传播基础结构,如何将数字文明主客体的发展与国际生态相适配,将数字文明建设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相匹配,是一个全球、全局意识下的战略问题。比如,究竟是在信息传播基础结构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沿着某种线性思路推动国际传播的信息数量、发声数量改变,进而改变国际传播全球生态中的信息内容结构;还是对于国际传播的形势有一个全球传播生态视角下的清晰判断,既要有硬件方面的发展,也要有战略层面的超前布局,对于信息传播基础结构与国际传播能力的匹配在认知层面上进行顶层设计以后,对信息传播基础结构提供的硬件和平台传播能力进行同步甚至超前赋能。


务实来看,两个思路是相互补充、螺旋上升的过程。随着全球范围内5G、6G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多领域、多维度的信息传播基础结构博弈,中国开始在部分领域领跑。信息平台传播功能如何进一步挖掘和为传播赋能,信息突破国家和地区物理边界之后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这些方面的工作亟须政策和理论方面的指导。超越以往基于广播、电视和Web1.0时代的传播理论和传播实践,基于5G、大数据和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硬件和平台,形成对于当下全球传播生态的深切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的传播介入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与国际传播理论和实践都对中国网信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从网络强国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国国际传播演变成一场传播能力与战略判断的赛跑。


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数字文明迈进新时代


从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信号更加明确,信息传播基础结构成为国家发展动能引擎,不断提升的信息治理手段,降低了沟通和生产经营成本,全民整体提升了网络传播素养,更给社会治理和民众服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从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网络强国建设从两个方面发力,提升效能和社会影响力。第一,以人为本,多点覆盖,强化服务。人民是网信事业服务的根本对象,秉承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理念,网信事业的发展尤其体现在向相对弱势群体的重点布局,具体包括:老年人——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农村——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既服务了乡村,也确保国内大循环经济没有堵点;散点个体——线上办公、网络购物、无接触配送等广泛开展,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通过具体的技术智能化触达将服务延伸至与现实主体密切接触的虚拟个体。第二,创新主导,链式发展。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运用好“互联网+”,发展工业互联网,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由此呈现出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齐头并进的好势头。链式发展包括:数据链——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服务链——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产业链——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推进能源、交通、电信等基础性行业改革,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收费水平。


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网信事业发展呈现出三大特点:第一,对网络强国建设设立了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的目标。报告提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体现出要在数字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同时推进数字文明建设。第二,体现了网信事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报告直指民生关切,提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比如,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事项,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这些处处指向民众需求。第三,对网信事业提出的目标路径清晰且切实可行。几大关键词贯穿其中:首先是基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其次是产业——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然后是保障——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强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再者是管理——完善数字经济治理;最后是图景——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由此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总体来说,近三年来的网信事业发展成就卓著:孕发展于厚积——信息传播基础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框架不断向国际化并轨并适度超前,生态文明与数字文明理念深度结合并逐渐开花结果;给人民以信心——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奋力前行,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定能实现;促实干以兴邦——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标,即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抓手是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目标是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给未来以希望——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扩大开放中深化与各国友好合作,中国始终是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


生态文明建设与数字文明深度结合


回顾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三大时代,社会发展主导形态的变迁,更加凸显出当今数字文明的建设性和主导性作用。


农业文明时代,信息传播基础结构不完善。到了工业文明时代,随着经济基础结构的更新和升级,资金和人的自由流动推动产业化变革,要求信息的充分流动和平衡发展,进而有效反哺社会权力结构,推动再平衡。从产业革命释放出来巨大的自由流动人力资源,与同样自由的资本进行充分融合,缔造了发达的工业文明结构。这其中,传统媒体作为重要的辅助力量,参与、支撑和见证了工业文明的进程,其价值定位是在资金和自由劳动力支撑下,从权力边缘向中心运动,“第四等级”和“第四权力”的界定本身就代表着工业文明时代传播地位的提升。


今天,基于信息传播技术的发明、信息传播平台的创新、信息传播理念的演进,信息传播基础结构已经从宏观产业体系的辅助和补充演变为中观和微观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提及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两大部类来看,信息传播产业已经同时布局其中。更重要的是,信息领域的布局已经对以往占据主导地位的人力流动、资源格局、资本布局催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信息传播生态的变迁都汇流到信息产业,在信息产业的推动和带领下实现一种再平衡,甚至衍生出“数字文明”概念,推动整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产方式、发展方式的重组。可以说,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生态主导型的社会,信息流的出色表现为数字文明涂上浓重的信息技术发展底色。以往对于市场经济的界定是市场在资源调配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说,在信息/生态主导型文明形态下,信息在市场发挥作用的过程中甚至起到某种决定性作用。


信息传播基础结构和理念不断走向现代化,推动着世界范围内数字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技术理性、人文理性、交往理性三个维度注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和过程中,既是中国网络强国建设的成功注脚,也成为中国网络强国建设对于世界网络信息发展所作贡献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