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深化对“共同缔造”的认识

2022-12-13 17:54
来源:湖北日报

秦操

阅读提要

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是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必须把政治功能这个“魂”贯穿始终,把服务功能体现在方方面面,让群众得到实惠的同时受到教育,让群众行使权利的同时履行义务,激发参与共建共治的内生动力。

“共同缔造”活动是具有普遍价值的基层治理样式,浅层次是要通过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让群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而深层次则要求让群众从被动者变为主动者,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而且是深度参与、全程参与。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我省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是湖北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湖北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有益探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重要部署,抓深抓实“共同缔造”活动,首先要解决好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

从四个方面深化认识

《党章》对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是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政治指引。《党章》明确指出: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本地区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探索的是基层党组织如何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问题,解决的是基层党组织如何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问题。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制度保障。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让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效运转起来,推动基层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努力形成各方力量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理论依据。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是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动力源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要以“五共”理念为遵循,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夯实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凝聚起党群一心、干群一心的强大合力。


处理好“五个关系”

要处理好组织引导和群众主导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组织起来“我们就不怕任何困难,就会是孟夫子说过的:‘无敌于天下’”。没有组织力,就没有战斗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共同缔造”不是党组织先入为主、包办代替,也不是让群众放任自流、各行其是,而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和引领,确保方向正确、方法得当。通过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建立群众利益诉求充分表达机制,形成议事规则,让群众把所思所想所急所怨“说”出来,基层组织广泛听取意见,汇集群众智慧,真正把事项的“动议权”交给群众。建立群众力量整合机制,把一家一户的力量联结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主意出主意,形成强大合力。建立群众全程参与的效果评价机制,干好干坏由群众评判,摆正人民群众“阅卷人”位置。

要处理好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的关系。党的政治属性是党性的集中体现,党的政治功能是党的首要功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有求必应,是服务功能;党组织一呼百应,是政治功能,两者不可偏废。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必须把政治功能这个“魂”贯穿始终,把服务功能体现在方方面面,让群众得到实惠的同时受到教育,让群众行使权利的同时履行义务,激发参与共建共治的内生动力。

要处理好最大公约数与最小余数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就是大家的事大家办,办大家想办的事、共同的事。每家每户每个人的想法和需求不尽相同,完全达到意见一致十分艰难。基层党组织要把握好利益关联度原则,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和关乎人民健康的大事要事为切入点,善于寻求最大公约数,先从共性的事做起,但也不能忽视一些个性化的需求。

要处理好积极参加与主动参与的关系。“参加”着重于对预定目标进行某种动作,是响应者、被动者角色,而“参与”则侧重于跟某种事有关联,是事情的发起者,是主角。当前,“剃头刀子一头热”现象在基层还不同程度存在。“共同缔造”活动是具有普遍价值的基层治理样式,浅层次是要通过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让群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而深层次则要求让群众从被动者变为主动者,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而且是深度参与、全程参与。

要处理好基层主动与上下联动的关系。“共同缔造”活动是对基层组织服务群众能力的重大检验,需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要以实施项目为载体,通过一件件具体实事,提升群众参与积极性,激发群众创造活力。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破除“共同缔造”活动推进中的政策瓶颈和体制机制障碍,特别是要加快推进资源、服务、平台真正下沉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单位,让基层有能力、有实力、有人力为群众办成事,让群众能够就近就地办好事,真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作者系襄阳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