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数字经济“画像”“体检” 湖北首次发布数字经济白皮书
3月21日从省发改委获悉,我省首次发布了《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以下简称《白皮书》)。
该《白皮书》以数字湖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发布,是我省首部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综合报告。该报告通过采集全省及各市州2018年—2020年数字经济相关数据,梳理了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形势、总体情况、分项情况(基础设施、创新能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据介绍,该《白皮书》有两大创新点:一是指标化。探索编制了《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评估指标体系(试行)》,“指标体系”由4大类一级指标、9小类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构成。二是智能化。建立了智能化评估网络平台,实现评估指标数据在线填报、智能计算、一键操作、自动输出,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历年全省、各市州数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及分领域发展状况。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白皮书》为全省数字经济“画像”,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各地各行业数字经济年度“体检”,推动全面实施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根据省政府要求,省发改委今后将每年组织编制印发数字经济白皮书,及时全面反映全省数字经济最新发展情况。
【延伸阅读】
湖北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年均增速7.75%
连续两年跑赢GDP增速
插上数字经济的翅膀,制造业变得更聪明,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通过云端传输,“指尖”可得。
我省首部数字经济《白皮书》称,“强韧性”是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尽管疫情冲击对全省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达到6542亿元,逆势增长5.42%,2019年、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年均增速7.75%,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
涌现一批高价值数字技术成果
“大科创”潜力释放。湖北省数字领域的科教资源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北斗技术、光通信、信息软件、芯片设计、数字建造等领域拥有一批领军人才与团队,是全国重要的数字技术智力密集区之一。在疫情冲击下,电子信息技术类技术合同成交额依旧保持正向增长,2020年增长率达8.77%,产业韧性和创新活力十足。近年来,湖北省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成功研发“北斗心脏”星载铷原子钟、“珞珈一号”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超高速率光通信系统等一批高价值数字技术成果。
“硬制造”加速崛起。2018—2020 年湖北省计算机整机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及发射设备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其他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电气信号设备装置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文化用信息化学品制造十大数字经济“硬制造”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年均增速超过26%,“光芯屏端网”成为支撑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骨架。
“软服务”稳健增长。2020年,全省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927.76 亿元,保持中部第一,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约350亿元,综合发展水平处于国内第二方阵,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国内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纷纷落户湖北。
“网业态”蓬勃兴起。2019年、2020年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互联网广告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通讯设备修理、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年均增速均超过40%,其中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年均增速超过260%,是疫情后无接触物流、新零售等生活服务新业态迅猛增长的缩影。
“新基建”优势彰显。2020年底全省5G 宏基站累计达到3.1万个,基站数量居中部第一。完备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基本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武汉节点标识注册量达20.96 亿个,平均日解析量17万次,在全国五大顶级节点中排名第三。
武汉引领全域发力
从全省区域发展来看,数字经济呈现“强省会”“双支柱”等特点。
“强省会”现象突出。武汉市充分发挥自身产业潜力,吸引中部地区数据、资本和人才集聚,成为带动全省乃至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牵引极。2020年5G用户普及率达41.26%,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10个,远超国家平均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数字经济“双支柱”基本形成。襄阳市、宜昌市作为全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在全省数字经济格局中的 “双支柱”地位基本形成。
从北斗装备农机总量看,襄阳市在省内遥遥领先。从千兆光网覆盖家庭能力增速看,宜昌市领先全省。从大数据与云计算中心在用标准机柜数量看,宜昌市、襄阳市占全省比重分别为3.62%和3.54%,位居全省前列。从移动支付业务看,襄阳市、宜昌市2020年度移动支付业务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三,分别达到3.07亿笔和2.72亿笔,其中宜昌市移动支付业务量增速超过50%。从农产品网络零售规模看,宜昌市2020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3.2亿元,排全省第二。
从公共信息资源社会开放率来看,公共信息资源社会开放率从2018年到2020年间大幅提升。其中,武汉市、荆州市等地公共信息资源社会开放率达到 95% 以上。
从部门数据资源共享率来看,各市州的部门数据资源共享率从2018 年到2020 年得到大幅提升。其中,黄石市、孝感市、荆州市、咸宁市、随州市等地信息资源共享率达到 80% 以上。